400-996-1215

    服务热线(早9:00-晚23:00)
    首页 >  心理资讯 >  情绪

    广州心理咨询 | 那些过得好、不内耗的女人,都有一个共性

    2024-03-07701次阅读

   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:

    明明不想答应帮这个忙,但最后还是不好意思推拒?

    明明内心有自己想法,但害怕抢了别人风头,不敢表达?

    明明已经很委屈很生气,但还要顾着面子笑脸相迎?

    这些忍气吞声、和气生财的做法,看似让你拥有了不错的人际关系,可生活中的烦恼也会随之增多——

    朋友要借钱会第一个想到你,反正你是“老好人”;

    做任何决定都会直接跳过你,反正你又没有意见;

    一而再、再而三地阴阳你,反正你又不会生气……

    可你明明就不愿意,为什么总是要曲意迎合,让自己活得那么不快乐呢?

    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乔登·彼得森给出一个答案:可能因为你缺乏表达“攻击性”的能力,或者更直接地说,你缺乏“伤害”他人的勇气和能力,就只能选择和善。

    实际上,一个人能够具备攻击性但选择不表达时,比一个人压根没有攻击性要更好。

    因为当你没有任何攻击性时,面对危险和威胁,你是完全软弱无力的,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功能的缺失。

    想要不自我内耗,也不被人随意拿捏,你需要具备一种不好惹的「恶女心态」

     

    1.成为「恶女」,不惧怕展露自己的攻击性

   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《乡土中国》里说:西方人像一捆捆的柴,人与人之间根根分明;东方社会,像石头丢在水面上那样,人与人之间像一圈圈波纹,相互套叠。

    正因如此,东亚人在人际交往中,往往会为了维护所谓的和谐和面子,做出更折中、更不得罪人的选择。

    习惯了这种交往模式后,个体之间的边界感渐渐模糊,人们也更少展露自己的攻击性。

    然而,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,我们每个人的自我都像是一个能量球,而每个能量球都想伸展自己。

    如果你太好说话了,总是用委曲求全、忍气吞声来拉近与他人的关系,其实是在压抑自己的能量球和生命力,长此以往也必定会造成心理问题。

    因此,希望女性都能拥有和《延禧攻略》中的魏璎珞、《脱轨》中的江晓媛一样不好惹的一面,敢爱敢恨,不惹事,但也不怕事,就像一朵带着刺的玫瑰,绝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伤害自己的人。

    此类「恶女」角色之所以赢得了观众的喜爱,正是在某种程度上释放了潜藏在每个人内心的攻击性,满足了那些你想实现却不敢行动的欲望。

    没错,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尚未开发的阴暗面,其中就包括潜在的攻击性,而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,你需要做的就是“吸收自己的阴影”,即便它是不被道德和公序良俗所允许的。

    承认自己是有情绪的,不要放弃自己表达、提问、诘责、反抗的权利,不要怯于冲突,也不要害怕关系的破裂。

    正如台湾作家林奕含所说“忍耐不是美德,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,生气才是美德。”

    做一个不好惹的女人,必要时展露自己的攻击性,你会活得更舒服一些。

     

    2.成为「恶女」,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

    被《时代周刊》评为“2023年度人物的美国女歌手泰勒·斯威夫特(霉霉),曾经也信奉着“好女孩”的标准,参加节目时怕引来闲言碎语,就闭口不谈政治。

    她一度小心翼翼地扮演着别人期待的那个自己,稍有出错就开始自我怀疑,可是,就算她这样小心了,大众依然会挑剔她其他方面的东西。

    她花了一段时间才渐渐明白:即便尽全力做个好女孩,也没办法让所有人喜欢自己。

    于是,她开始改变,开始不再迎合任何人,只是单纯做自己,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态度。

    如果你问什么是不好惹的“恶女心态”,我会说霉霉所展现出来的就是——“恶女”从不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,无论是野心、欲望还是愤怒,她们会坦然告诉你:我就是这样的人,爱谁谁。

    而且,她们总会坚定地把自己的感受放在最优先级,就像《老友记》中的菲比,她永远重视自己的感受,在任何场合只要自己感到不适,随时就走,从不因他人的眼光和评价而让步。

    在心理咨询中,很多的痛苦,其实都是因为我们不允许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而造成的。

    如果一个人为人处事,常常要从别人的角度出发,弃自己的感受于不顾,那Ta就是埋葬了“真自我”,从头到尾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个“假自我”而已。

    哲学家萨特有一句名言,叫做“他人即地狱”,其实都是从我们自身的视角出发:

   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目光和评价,那么他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是我们的地狱;

   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,那么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地狱,内耗也会由此而来。

    所以,如果你觉得某件事让你不适,如果你有想要争取的东西,如果你想要反击,就不必介意让自己成为一个「恶女」。

    “恶女”并非损人利己,只是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,放下讨好任何人的念头,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,做让自己高兴的事,找回真正独立的自我。

     

    3.成为「恶女」,你并不需要得到谁认可

    还记得前几年大火的台剧《想见你》,其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,是17岁的女孩陈韵如。

    在过往的岁月里,陈韵如始终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,没有人爱她,也没有人认可她。

    她觉得,好像只有扮作阳光开朗的黄雨萱,才能得到周围人的爱和认可。

    这个世界没有告诉过她,“你做陈韵如也很好”,以至于她自己也忘记了这件事。

    直到真正的黄雨萱改变时间线后,用一句话点醒了她:“你那么想要消失在这个世界上,不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太过失望,而是因为你对世界有太多期望。”

    确实,人作为社会性动物,天生就希望被他人认可和喜欢。

    但心理学家阿德勒并不这样认为,他曾提出“课题分离”的概念,依据这一观点,“想被人认可”是陈韵如自己的课题,而“是否认可陈韵如”却是别人的课题。

    也就是说,你只能控制自己的所言所行,无法控制他人如何看待你,即使有人不认可你,你也不能去干涉。

    一如杨绛女士所说:在乌鸦的世界里,天鹅也有罪。退一万步讲,即便你是金子做的,也可能有人觉得金子俗气而不喜欢你。

    没有人能给你真正公平公正的评价,每个人的评价都来自于他们对自身的投射

    所以,被所有人喜欢是不可能的事情,只有不畏惧别人的讨厌,不强求别人的认可,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。

    有句话说得很对:“我只在乎三件事:我的钱,我的健康,我内心的平静。”

    外界的评价体系千变万化,各有不同,如果一味把“别人的评价”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,就会在人生的坐标里迷失方向。

    做个乖乖女,自己不舒服,也不会被所有人喜欢;

    成为恶女,还能换得自己舒服,何乐而不为呢?

    当然,我们不必凶狠地对待世界,只是带着自己坚定的内核和独有的力量,和世界兴致盎然地交手吧~

    心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