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欣慰?感动?还是觉得浪费?
前段事件,江西南昌一位母亲的做法,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。
和上文一样,大概是觉得妈妈上班很辛苦,她14岁女儿就提前准备好了一桌饭菜,满心欢喜地等着妈妈回来。
然而,她没想到,自己的一顿心意换来的却是妈妈的责备和嘲讽。
戴着眼镜一脸严肃的母亲,仿佛在教训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:“我是要表扬你吗?你跟我整这么多菜,啊?怎么吃得完啊?你告诉我?”
听到母亲的这番话,女孩的表情有些不知所措。隔着屏幕的我,都感受到了她的委屈。
看到评论中网友一边倒地指责这位母亲,我也会在心中为这位母亲找借口:也许她今天工作不顺心,也许她一直以来压抑的情绪太多了,也许她经济上的压力很大,希望女儿能节约……
但不管是哪个借口,都不足以成为她对孩子这样说话的理由。
语言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,用它表达爱可能苍白无力,用它伤害人却锋利无比。
不好好说话,把否定和打压当成变相的激励,也许是传统家庭中的常态。
面对陌生人,我们都可以宽以待之,唯独是面对家人,我们总是横眉冷对。
1.你真的在为孩子好吗?
在一档关注青少年心理诉求的综艺节目《少年说》中,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:
一个女孩站在天台上,向台下的妈妈哭诉:“为什么我的努力,你从来都看不到?”
女孩等待着妈妈的共情和解释,而妈妈却只是理智地回应道:“如果不打击你,你就会飘。”
哪怕在女孩一再强调自己不适合激将法之后,这位妈妈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,“当你很强的时候,我觉得我要拍一下,当你很弱的时候,我觉得要推你一把。”
看着她哭着走下台的身影,我不禁想问: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做孩子的“差评师”?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,却对他们微小的错误揪住不放,这样真的是为孩子好吗?
想要通过打击、贬低和否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还有不足的父母,其实都陷入了“他人导向的完美主义”当中。
心理学家认为,完美主义可以分为三种类型:
自我导向型:要求自己是完美的;
他人导向型:要求周围的人(如配偶、孩子、朋友等)是完美的;
社会导向型:因受到外部世界、社会的压力而要求自己是完美的。
奉行“否定式”、“打击式”教育原则的父母,常常会为自己的孩子设定较高的标准,要求他们做到自己心中的完美,坚信只有承受得住批评的孩子,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挫折。
也正因这种追求完美的倾向和过高的期待,这类父母总是在孩子最难过、最需要安慰时揪着问题不放,一味挖苦和数落。
父母们以为孩子会在挫折中磨炼得更强大,可是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。
众多的咨询案例告诉我,在否定和贬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,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、恐惧,他们很难拥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,害怕尝试新事物,甚至开始潜移默化地打压自己。
试想,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,都受不了每天被老板否定、打压,何况一个稚嫩的孩子?
有时候,我们还可以自己选择老板,但孩子却不能自己选择父母。默默承受了语言暴力的孩子们,情绪无处发泄,就只能对内攻击,等到心理出现问题,就为时已晚。
2.成绩好的孩子才算优秀吗?
在寻找孩子心理问题的来源时,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在家庭和父母身上挑毛病,其实,国内的教育制度也对父母们不当的教育方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,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实在是太简单了——学校成绩好,就是优等生,就值得表扬;学校成绩不好,就是差生,就需要批评。
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,都是围绕孩子的学习成绩展开,正是这样“唯分数论”的评价标准,让父母即便知道自己的孩子还有其他的优点,也还是会把“成绩不好”作为缺点无限放大。
每年的中高考,总是会有考生自杀的新闻,很多人说,现在的孩子就是一颗玻璃心,根本承受不住一点打击。
可事实是,大环境过分夸大成绩的作用,“一考定终身”的观念,从一开始就渗透到了家庭教育中。
尽管父母们会安慰孩子:高考不是唯一出路,条条道路通罗马。可我们都知道,其他的道路上荆棘丛生,能有几个人闯得出来,还真不好说。
所以,在埋怨孩子太脆弱的时候,我们是否有想过,把成绩和生命设成单选题的,也许就是我们这群成年人?
当教育过于强调成材、成功时,就抹杀了每个人除开学习之外的优点,Ta情商高、口才好、运动能力强、善解人意……我们早已忘了,这些方面,原本也是值得为人称道的。
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一种多元智力理论,他认为,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至少8种智力:言语智力、逻辑一数学智力、视觉一空间智力、音乐智力、身体一运动智力、人际智力、自知智力、自然智力。
成绩不好的孩子,未必在其他方面也不好。
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,如果优秀的标准能变得更多元,孩子能在其他赛道中证明自己的能力,那么,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由衷地对孩子说一句“你很优秀”呢?
3.不要吝啬肯定孩子
一位在工笔上造诣很高的女画家,性格非常追求完美,对独女的教育也很严苛。
在外人面前,她经常满脸自豪地提起自己的女儿——一位就读于常春藤学校的博士。
然而,在女儿面前,她永远吝啬于当面表扬和肯定,每次见面都是恶语相向。
有一次,她去美国看望女儿。不知什么缘故,两人就吵了起来。
女儿问她:“妈,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?”
她冷冷地回了一句:“难道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么?”
听罢,女儿转身从阳台纵身一跃,自杀身亡。
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:“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。”
其实,每个孩子,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。
得不到父母认可的孩子,可能一辈子都将生活在自我否定当中。
心理学中有个概念,叫做“原生自卑”——由于经常体会到强烈的自卑感,导致孩子不断否认自己的价值。
当他们那么努力,却依旧换来的是否定答案时,可想而知有多么无助和失望。
为人父母,都希望孩子越来越好,但比起管教孩子,我们首先应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。
只有你接纳孩子,孩子才能真正接纳自己,正确人士自己的优点和缺点。
当孩子已经付出努力,有进步时,做对事情时,请不要吝惜你的肯定、表扬和鼓励。
父母的肯定,才是孩子前进的最大动力。优秀的孩子,往往是“夸”出来的。
但是,夸人也是一门艺术。很多家长会敷衍地说“你真棒”、“你真厉害”,这对小一点的孩子或许还有效,但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,他们只会觉得不够真诚。
真正有效的肯定和夸奖,应该是明确的、具体的、夸到点上的,让孩子觉得这一点我得到了肯定,以后还要继续坚持。
就拿开头做菜的事情来说,那位妈妈其实可以先对女儿说:“你今天的菜做得太好看了,我等不及要试试看了!”也许,这样一说,双方的情绪就不至于变得那么糟糕了。
无论父母的初衷是什么,日积月累的否定和打击,都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。
如果不及时纠正、改变教育方式,很可能会内化成孩子的“自我对话”。
好好说话,常常肯定,才是作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托举。
最新推荐
广州心理咨询 | 当来访者问“我该不该离婚”,咨询师会怎么回答?
546人阅读南昌心理咨询 | 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,都有什么特征?
442人阅读长沙心理咨询 | 不自信的人,都有一个共同点
428人阅读南宁心理咨询 | 破坏婚姻关系的4种沟通方式,快看看你用过吗?
440人阅读合肥心理咨询 | 原来,夏天容易烦躁是因为「热怒症」
682人阅读广州心理咨询 | 好险!「婆媳关系」差点就和谐了……
429人阅读南昌心理咨询 | 走出焦虑强迫,你需要了解这四点
524人阅读长沙心理咨询 | 连你也在欺负自己吗?
436人阅读南宁心理咨询 | 有哪些细节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好不好?
549人阅读合肥心理咨询 | 心里越难过,笑得越开心,你是这样吗?
348人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