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996-1215

    服务热线(早9:00-晚23:00)
    首页 >  心理资讯 >  心理热评

    南昌心理咨询 | 《怪物》:“这部层层反转的电影,结局真的看哭了

    2024-01-26699次阅读

    ****

    有一部电影,小编从2023等到2024年。

    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,它喜提长片“酷儿金棕榈奖”和最佳编剧奖,并在首映完毕后收获了长达9分钟的掌声。

    提起电影的阵容,也是buff叠满:

    导演是拍了《海街日记》、《小偷家族》等多部名作的是枝裕和

    编剧是写出《东京爱情故事》、《四重奏》、《花束般的恋爱》等爆款剧的坂元裕二

    配乐是已故音乐大师坂本龙一,这也是他最后一部创作配乐的电影作品;

    演员是曾主演过《重启人生》和《小偷家族》的次抛脸影后安藤樱……

    这部电影叫做:

    《怪物》

     

    1.谁才是“怪物”?

    可能有部分人会被片名吓退,其实,这不是一部恐怖片,也没有什么哥斯拉式的怪物,所谓的“怪物”,在电影中只是一种隐喻和象征。

    整部电影从一桩校园霸凌事件开启,叙事视角分别在家长、老师、学生三者之间变换,就像是一出三重视角的“罗生门”,人人各执己见,制造假象,推脱责任。

    电影的第一部分来自单亲妈妈早织的视角。

    最近这段时间,她发现自己五年级在读的儿子——麦野湊的行为有些古怪。

    比如,儿子突然问了她很奇怪的问题,“人脑真的会变成猪脑吗”;

    比如,儿子带去学校的水杯里偶尔会有一些泥土;

    比如,儿子早上穿出去的运动鞋,回家时莫名其妙少了一只;

    比如,儿子会脏兮兮地回家,还一声不吭地把自己的头发剪短……

    最终,通过种种迹象和一再逼问,她终于获得了“真相”,原来,孩子在学校遭到了老师的辱骂和欺凌。

    于是,身为母亲的她,一怒之下找到校长和老师,决定帮自己的儿子讨回个公道。

    电影的第二部分来自麦野口中辱骂、体罚他的老师——保利老师的视角。

    剧情就从这一部分开始反转,原来保利老师并非是欺负学生的坏老师。

    相反,他尽心尽力地管理班级,努力了解并善待每一名学生。

    更令人震惊的是,在他的观察中,麦野才是那个霸凌者,而星川依里是被麦野所霸凌的学生。

    原以为的“教师霸凌”事件,居然摇身一变,成了“学生霸凌”事件!

    然而,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最终的真相。

    剧情推进到第三部分,我们得以从麦野和星川两个孩子的视角回顾整个故事。

    原来,真正的霸凌者另有其人。

    在麦野和星川之间,根本没有“谁霸凌谁”的问题,有的只是两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男孩的互相救赎。

    影片最后,留下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——到底谁才是“怪物”? 

    也许在单亲妈妈早织的眼中,态度敷衍、冷漠相对的校长和老师们才是“怪物”;

    也许在被迫“背黑锅”的保利老师眼中,撒谎造谣的学生和不依不饶的家长才是“怪物”;

    也许在乐观温顺的星川眼中,家暴的父亲和热衷于戏弄他的同学才是“怪物”。

    每个人都在相互攻讦,人人都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,正如导演是枝裕和所说:

    “当人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情,并拒绝去理解的时候,‘怪物’就诞生了。”

     

    2.只有“正常人”才拥有的幸福,不算幸福

    在学生时代,每个人可能都遇到过一些“不一样”的同学,他们可能很胖、很矮、很女性化,或者性格很古怪……总之,他们和你认识的其他人都“不一样”。

    面对这种“不一样”,你会排斥还是接纳?

    事实上,大部分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,对于那些跟自己不一样的“异类”,他们会本能地躲开,但也有一些孩子会捉弄或攻击对方。

    这就是社会排斥或霸凌的基本逻辑——因为你和我们不一样,无法理解,无法接纳,便孤立、嘲讽、攻击。

    没错,不是只有拳打脚踢、语言攻击才算霸凌,剥夺一个人在集体中的存在感也是霸凌。

    通常来说,以下五类孩子,更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:

    (1)与传统性别角色规范相悖的孩子

    (2)举止不寻常或生病的孩子

    (3)容貌有异或身体残疾的孩子

    (4)性倾向不同于主流的孩子

    (5)家庭结构不典型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孩子

    在《怪物》这部电影中,星川属于第一类,因为他身上有着不属于“男性角色”的气质:性格温柔、喜欢花草、喜欢和女生一起玩……

    麦野虽然在影片中未被霸凌,但他其实也可以被归为最后一类:家庭结构不典型的孩子。

    由于父亲角色的缺位,麦野性格敏感,早早懂事,对母亲的艰难处境深有感触,还曾在作文中提到自己的梦想就是成为单亲妈妈,结果引来了同学们的嘲笑。

    麦野将同伴星川孤立无援的样子看在眼里,他既不想迫于群体压力成为加害者,又惧怕暴露自己与星川的关系而一同变成受害者,这其实是一种“系统性的紧张”。

    在党同伐异的环境中,只有“正常”和“合群”才是符合公认行为模式的,才是安全的,而“不正常”、“不合群”的人,就要被孤立、被攻击。

    但谁来定义“正常”和“不正常”呢?

    许多年前,封建帝制是正常的,三妻四妾是正常的,女人缠足、男人留辫是正常的……现在又如何呢?

    既然“正常”没有恒定不变的标准,那我们又如何保证自己永远会是正常的大多数呢?

    既然无法保证,那为何不能对和自己“不一样”的人有更多接纳度呢?

    今天的他们,也可能是明天的我们,谁都有成为“少数派”的那一天。

    比起正常与否,每个人生命中更重要的课题是认识自己,忠于自己。

    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,这样你就学会了包容他人;

    允许自己和别人不一样,这样你就学会了活出自我。

     

    3.过早定性,是成人世界强加给儿童的主观

    很多观众说麦野和星川之间的感情,是一种同性之爱,但小编却觉得这并非是需要过早定性的情感。

    这两个少年尚处在性别认同和性倾向探索的阶段,面对他们懵懂青涩的感情,没有任何人能妄下判断,这些关乎“性”的问题,原本需要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找寻答案。

    然而,成人世界的规训和刻板印象,过早地以“期待”的形式注入了少年的意识中,比如:

    麦野的母亲会对他说:妈妈会坚持到你结婚,拥有自己家庭的那一刻;

    星川的父亲会对他说:你转学吧,那里有你喜欢的女孩子;

    保利老师会对他们说:和好吧,做个男子汉。

    这些在成人世界看似合理的期待,却无心之中让他们对自身难以描述和归类的情感产生了困惑,也渐渐失去了对自我的认同。

    更令人痛惜的是,为了不被淹没在流言之下,也为了维持自身的认知平衡,很多人会把自己身上不符合社会期待的部分藏起来,并告诉自己,那些是不正常也不应该的。

    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常常阻碍我们寻找自我,但希望你能在内心构筑坚固城墙,始终忠于自我,坦然且坚定地走下去。

    最后,如果你因无法接纳自己的性别、性倾向而产生情绪问题,或是承受了太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疲惫不堪,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。

    愿你与生俱来的肤色,你出生成长的环境,你爱的人和你想成为的性别,都不会成为别人以糟糕方式对待你的原因。

    心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