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996-1215

    服务热线(早9:00-晚23:00)
    首页 >  心理资讯 >  心理百科

    南昌心理咨询 | 关我屁事+关你屁事,如何运用“课题分离”解决人生99%的烦恼?

    2024-01-181002次阅读

    作家冯唐在《奇葩说》节目里,曾提出一个著名的“屁事理论”:对付世间闹心的事儿,只需要搞清楚两件事,一件是“关我屁事”,另一件是“关你屁事”。

    这个“理论”听起来虽然简单粗暴,但真正实施起来,你就会发现,实在是太爽太接地气啦!

    比如:

    -“你怎么还没找男朋友啊?都老大不小了?”

    -“关你屁事。”

    -“隔壁春花都已经生二胎了,你不羡慕吗?”

    -“关我屁事。”

    可以说,熟练运用这一“理论”,气也顺了,心情也好了,省心不少。

    其实,这看起来粗俗不堪的两句话所传递的思想,在心理学中也有着对应的概念,而且还是由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阿德勒所提出的——「课题分离」

     

    1.什么是课题?

    阿德勒在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一书中提出了“课题分离”的概念。

   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,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关系,与很多的人进行联结,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「人生课题」。

    比如,小的时候,如果我们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长大,就能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。

    到了可以上学的年纪,去到学校,我们要与老师、同学建立关系,甚至会在日积月累中发展出友谊关系。

    长大后,进入职场,我们还要和领导、同事搞好关系,让工作不至于做得太糟心。

    机缘巧合下,我们会遇到自己的爱人,与Ta建立家庭,结婚生子,于是又发展出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。

    可以说,每一个人的一生,都处在关系中。关系就是我们的课题。

    根据对象的不同,阿德勒将课题分成了三种类型: “工作课题”、“交友课题”和“爱的课题”。

    (1)工作课题:在所有人际关系中的门槛最低,人们因为工作而结成关系,在工作结束后,又可转化成其他关系,如朋友或陌生人。

    (2)交友课题: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,比工作关系更加随意和自由。因为没有了工作关系的强制力,所以也就更加难以开始和发展。

    (3)爱的课题:包括恋爱关系和亲子关系,这也是最难的课题之一。不同于工作课题和交友课题,爱的课题在人的一生当中将长久存在,想要做到课题分离,就会更加困难。

    阿德勒认为,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,都是因为自己与他人的课题互相混淆、互相干涉,只要能够分离自己与他人的课题,就能恢复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
    那么,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些是自己的课题,哪些是他人的课题呢?

    其实很简单,只需要依据一个问题——这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是由谁承担。

    谁承担结果,就是谁的课题,Ta就对整件事拥有选择权和决定权。

     

    2.怎么分离?

    关于“课题分离”概念的解释,阿德勒在书中借哲人之口,将一个「格尔迪奥斯绳结」的故事娓娓道来。

    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波斯时,神殿里供奉着一辆战车。战车是曾经的国王捆在神殿支柱上的。

   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:解开这个绳结的人就会成为亚细亚之王。

    而这个绳结,很多技艺高超的挑战者都没能把它解开。

    面对绳结,你认为,亚历山大大帝会如何做呢?

    其实,亚历山大大帝只是看了看绳结,便立即取出短剑将其砍断。

    错综复杂的绳结,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各种“羁绊”,既然花费很大力气也无法“解开”,不妨就换个方式,直接将其“斩断”。

    这个方式,这把短剑,就是“课题分离”。

    听起来好像是干净利落的一招,然而现实中很多朋友的亲身实践告诉我,真的很难!

    因为生活中的情况往往复杂得多,我们不仅要考虑这件事本身,还要顾虑同事、老板、朋友、爱人和孩子的情绪。

    下面,就让我们用课题分离的方法,一起来处理一个棘手的问题。

     

    案例:

    一对父母吐槽监督孩子写作业实在太令人烦躁了,孩子也因为总是被催被骂而感到委屈、生气。

    对于这个问题,我们首先需要分清楚:写作业是谁的课题?

    前面我们已提到过,区分课题归属的重要依据是:最终后果由谁来承担。

    如果没写作业,直接后果是老师将会批评或惩罚孩子。

    长期不写作业,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下降,可能考不上好的大学,进而可能找不到好的工作。所以,就“写不写作业”的问题,最终的后果始终是由孩子承担的。

    也就是说,“写作业”是孩子的课题,而“帮助孩子成才”才是父母的课题。

    其实,现实的难题在于:父母们其实也知道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但总是忍不住插手。

    一方面,是怕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,考不好,上不了好大学,自己也会跟着丢面子;另一方面,也是为孩子的未来担忧,毕竟是自己亲生的,怎么能完全忍住不管呢?

    不过,阿德勒也想到了这一点,所以,他进一步提出:课题分离并不是说要放任不管,而是在了解孩子在干什么的基础上,对其加以守护。

    就写作业一事,父母要做的,是向孩子说明: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,如果不写作业,就要自己承担被老师批评的后果,我相信你会做出对自己最合适的选择。

    同时,也需要花些时间弄清楚孩子出于什么原因不愿意写作业,这些原因是否可被改变或纠正。

    类似这种思想和观念层面的问题,父母都可以提供帮助,但最终的实施者一定是孩子。

    也就是说,决定什么时候写,什么时候寻求父母的帮助,这些都是孩子要做的,父母只是在他需要时的一个好助手。

    同理,日常生活中,我们看到的一些长辈带娃的画面:追在孩子身后喂饭、非要让孩子加条秋裤、耐着性子哄孩子起床上学……其实都是混淆了自己和孩子的课题,让自己承担了太多课题,变得太累。

    一个能够合理运用“课题分离”方法的人,Ta的边界是清晰的,同时也是灵活的,既不会把彼此的任务混为一谈,也不会越界去干涉他人的课题。

    阿德勒曾说过:课题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目标,而是入口。

    只有懂得将课题分离,勇敢地对不属于自己的课题说“关我屁事”,对不属于他人的课题说“关你屁事”,我们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减少心理消耗,获得更多能量。

    好的关系,不是一种缠绕,而是一种联结和支持。

    心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