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996-1215

    服务热线(早9:00-晚23:00)
    首页 >  心理资讯 >  心理百科

    合肥心理咨询 | 偷感重”?放不开?容易紧张?本质上都是没把自己当人

    2024-05-26796次阅读

    前段时间陪朋友去看了一场周杰伦的演唱会。
    全场大合唱的时候,我的嘴“蠢蠢欲动”,张了又张,还是没唱出声,只敢用鼻音和着旋律,小小声跟着哼哼。
    这种拘谨、放不开的状态被朋友记录了下来,她笑得要疯,锐评道:你“偷感”好重噢!
    「偷感」——看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词,常用来形容人的状态不够松弛、舒展和自信,做事像小偷一样偷偷摸摸。


    可我明明没有犯什么事,为什么总是在公众场合感到紧张、放不开呢?
    其实,容易紧张或放不开,是因为我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别人可以随意评价的位置。
    我过于害怕被别人嘲笑、嫌弃,所以我紧张,不敢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的歌声。
    换句话说,此时此刻,在我的世界里,别人是主体,我自己成了被他人审判的客体。
    这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主题——「自我客体化」(self-objectification)。

    01 什么是「自我客体化」?
    曾经的你:
    有没有因为长得不够美而想过整容?
    有没有因为皮肤不够白而疯狂美白?
    有没有因为身材不够苗条而偷偷减肥?
    以上种种,其实都是「自我客体化」思维对我们造成的影响。
    更确切点说,这是一种「性客体化」(sexual objectification)。


    1900年,性别研究教授桑德拉·李·巴特克(Sandra Lee Bartky)提出了“性客体化”的概念,并指出:
    “女性的身体、身体部分脱离了她本人,沦为纯粹的工具。”
    女性的价值不再由其人格特征和品质所决定,而是看她的身体或身体部分是否满足男性定义的标准。
    换言之,比起内在特质,人们更关心女性的身体外表是怎样的,包括女性自己。
    长期暴露在性客体化的社会环境中,女性不断地被“洗脑”和暗示,最终在潜意识中认同了“性客体化”的观念。
    更致命的是,随着观念的不断强化,女性会在心中内化出一个“他者(观察者)”来审视她自己,把自己当作一个基于外表被观看和评价的物体来对待。


    这个“他者”可以是任何人,除了她自己。
    这就是自我客体化的产生。
    陷入“自我客体化”思维的女性,很少考虑“我感觉怎么样”、“我能做什么”,而更多考虑“我看上去怎么样”、“别人希望我做什么”。
    因此,自我客体化造成的是一种性别压迫,它会给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造成诸多伤害,比如:
    抑郁、焦虑等消极情绪,负性认知,进食障碍,性体验的回避等等。

    02 如何与「自我客体化」思维对抗?
    当然,不只有女性会陷入“自我客体化”的思维,部分男性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。
    但总的来说,女性的体验程度会远远高于男性,且随着生理成熟和社交媒体的使用,自我客体化的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。
    当我们说对抗“自我客体化”思维时,其实是在对抗父权制社会和原生家庭环境的双重压迫。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。


    尤其原生家庭对女性客体化所产生的影响,往往是更直接的。
    有人从小就生活在控制欲很强、很严苛的家庭环境中,但凡有点自己的想法,都会被家长镇压。
   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父母的指点和评价,久而久之,Ta们就习惯了从父母的表情和行为中寻找并确认自身价值。
    成年后,Ta们往往会把外部世界当成是童年与父母相处的延伸场景,从而再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那套互动模式。
    向外依赖他人评判,向内进行“他者”审判,活得小心翼翼,畏畏缩缩。
    正因如此,Ta们才会被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目光所困扰,没来由地感到紧张和退缩。
    应对这种情况,觉察内心的“他者”是你要迈出的第一步。
    比如,当你在大合唱时因为害怕被嘲笑而不敢唱出声时,你当下的第一反应应该是:
    “我自己唱得开心就行了,别人不喜欢听关我什么事?”
    别把定义你、评价你的权力交到别人手上,重要的是我们内心对自己的定义和评价。
    好好问问自己:
    你喜欢什么?
    你想做什么?
    你的感受如何?
    去满足自己的喜好,去实现自己的需求,去体验身体的变化和情绪的波动。
    你才是自己世界里的主角,你才是一切关系的根基。


    重拾自己的主体性,让自己由被动转为主动,由“被审判、被观察”变成“展示自己、观察别人”。
    这将是你作为客体时看不到的光景。
    而这种主动的态度,不仅能让我们摆脱客体化的处境,也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拥有更大的主导权。
    当你努力摆脱“自我客体化”带来的影响时,你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,更大的耐心。
    如果您正为此苦苦挣扎,或者这对于您来说是一种艰难的挑战,已经影响到您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,可以考虑寻求外界支持或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。
    请始终记得你是生活的主宰,而不是被动的附庸。
    未来不论是事业,还是情感生活,都大胆地以主体的姿态去闯吧!

    心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