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996-1215

    服务热线(早9:00-晚23:00)
    首页 >  心理资讯 >  情绪

    南宁心理咨询 | 「照顾者心态」:为什么你总想照顾别人,却难以接受被人照顾?

    2024-05-09763次阅读

   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:

    Ta们很体贴,很会察言观色,在任何关系中都承担着照顾人的角色。

    在陌生的社交场合,Ta会平等地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;

    出门吃饭的时候,Ta会贴心地给你清洗碗筷、布菜倒茶;

    情绪低落的时候,Ta会耐心听你倾诉,想方设法地安慰你……

    小到衣食住行,大到精神上的支持,只要Ta们与人建立关系,就会不自觉地关心和照顾他人。

    但是,Ta们自己却无法心安理得地接受“被照顾”。

    这种情况,在心理学上被称为「照顾者心态」

     

    01 

    对一个照顾者来说,Ta们自己的生活也充满了各种烦恼,但Ta们依然会不断地向身边人输出自己的能量。

    你经常能看到Ta们充当别人的“情绪垃圾桶”,但当Ta们遇到困难和烦恼时,就只会躲起来自我消化,根本不会让别人知道。

    总是给予温暖,但抗拒接受善意。

    所以有照顾者心态的人,往往都活得很累。

    Ta们更容易有心力交瘁、被掏空的感觉,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。

    如果从精神分析流派的视角来看,习惯性照顾他人的背后,可能隐藏着心理创伤。

    在心理咨询中,我们发现,大部分的照顾者,童年时可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。

    比如,曾经有位女性来访前来咨询婚姻问题。

    她花了很多时间去描述自己为家庭付出了多少,又是如何用心去照顾家人的。

    她想不明白,为什么老公不领情,甚至还想逃离这个被照顾的位置。

    在数次咨询后,她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。

    原来,不是她做得不够好,而是她无微不至的照顾,与丈夫的需求并不匹配。

    就在她全心全意照顾家庭的时候,她也在无心之中包揽了家人的一切,令对方喘不过气。

    而这种照顾者心态的形成,早在她弟弟出生时就埋下了种子。

    那还是她上小学的时候,家中新增了一位小成员,父母几乎把全部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弟弟身上。

    她失落、嫉妒,尝试过用发脾气来引起父母的注意,但只得到了几顿训斥。

    直到她开始接纳弟弟的存在,帮着父母一起照顾弟弟,她才能偶尔分得父母的一点余光和表扬。

    就这样,她养成了照顾别人的习惯。

    因为在潜意识里,她已经形成了一种“内在誓言”:

    我只有用这种付出和牺牲自我的方式,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喜爱。

    当她成年后,组建了自己的家庭,这种“内在誓言”也在新的亲密关系中得以体现。

    表面上看起来是她在照顾家人,其实她是在通过照顾别人的方式来获得自我认同,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。

     

    02 

    那么,为什么照顾者没办法坦然接受别人的照顾呢?

   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,因为在从前生存的环境中,照顾者们从未习得一种行为模式,是教Ta们如何应对他人的照顾的。

    甚至还有一些人,在最该被照顾的阶段,被迫跟养育者进行了“角色互换”,做了“父母的父母”。

    Ta们不仅无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生理和情感需求(因为都会被忽视),还要反过来照顾和满足父母的需求。

    因为这可能是Ta们接近父母、获得父母认可的唯一方式。

    就像电视剧《小欢喜》中的英子,看上去是英子妈妈在照顾她,实际上她在情感上一直迎合和照顾着妈妈。

    只因担心妈妈不高兴,她勉强自己吃不喜欢的东西,看已经看过的电影。

    为了满足妈妈的期待,她总是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。

    在这种妥协和压抑之下,体现出的是她对于失去这段关系的恐惧——如果我无法照顾你,我就会失去你。

    因此,对于照顾者来说,接受别人的照顾可能是困难的。

    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种剥夺,剥夺Ta们的用处和价值。

    但其实,在一段健康的关系中,双方都应该被允许表达自己的需求,被允许袒露自己的脆弱,被允许获得对方的照顾。

    可惜的是,照顾者明明内心比谁都渴望获得照顾和关爱,却不会允许自己表达出来。

    这也让Ta们在进入亲密关系时,容易被一些“吸血鬼伴侣”所吸引。

    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,会不自觉地避开这些主动示好、释放善意的人,而选择那些没有别人的照顾和帮衬就难以生存的“巨婴”。

     

    03

   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照顾者,可以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:

    -我发现照顾别人比照顾自己更容易?

    -我觉得我对别人的幸福有责任吗?

    -如果我不回应别人的需求,我会觉得自己自私吗?

    -我总是对别人的要求说吗?

    -我发现自己总是为别人的事情变得力不从心吗?

    如果,以上问题你大部分或全部都回答了“是”,很可能你就正扮演着“照顾者”的角色。

    不妨先抱抱自己,一直以来,你真的辛苦了。

    过去没有被人好好照顾,并不是你的错。

    现在,你可以累,可以疲惫,可以不去照顾别人……

    请相信,即便什么都不做,你也是值得被爱的。

    有时候,承认自己的脆弱,承认自己也是需要被照顾的,也是一种勇气。

    对于个人来说,也许靠自己的力量,一时之间很难摆脱“照顾者心态”。

    更好的方式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,探索自己过去的依恋模式和情感创伤,建立新的、更健康的依恋模式。

    每个人的依恋模式和行为模式都是在关系中被塑造的,同样也可以在关系中被改变。

    因此,你可以在与咨询师的关系中,通过觉察和练习,改变习惯性照顾别人的行为模式,体验被照顾的感觉。

    在这个过程中,或许你会感到不好意思,感到羞耻,还可能会发自内心地抗拒“被照顾”。

    但请相信,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,你慢慢也会从被他人照顾中获得幸福感和价值感。

    同时,心理咨询师会帮助你探索自己的闪光点,让你了解到自己比想象中的更好、更有力量。

   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,你会变得更自信,更认可自己的价值,而无需再从照顾别人中去汲取价值感。

    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丢弃那份“照顾者心态”,而是收回一点照顾他人的能量,来好好关照自己。

    总之,照顾不该成为一种负担,而应该是一种流通的能量。

    如果你在照顾他人时感到心累,在接受他人照顾时感到排斥,欢迎与我们联系,愿为你分忧解难~

    心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