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996-1215

    服务热线(早9:00-晚23:00)
    首页 >  心理资讯 >  婚恋家庭

    南宁心理咨询 | 陶勇医生被骂事件始末:一篇“育儿小作文”出了什么问题?

    2024-03-07654次阅读

    互联网时代,网友们既热衷于造神,又热衷于弑神。

    只不过,这一次被“推下神坛”的,竟然是那个曾让全网流泪敬佩的眼科医生陶勇。

    陶勇何人?国内顶尖眼科专家之一,本硕博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,35岁成为主任医师,37岁担任三甲医院科室副主任和博士生导师。

    然而,在20201月的一起暴力伤医事件中,他不幸被砍中数刀,至今左手仍残疾。

    同年5月,当众人都以为康复后的陶勇要重新规划职业时,他毅然选择了重回医院看诊、做科研、带学生,为眼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    只是没想到,这样一位高学历、妙手仁心、尽职尽责的医生,有一天也能被网友们骂上热搜。

    起因是他在女儿12岁生日那天所发的一篇“育儿小作文”。

    文中,他操着老父亲说教的语气,抱怨女儿拽拽的,脾气有些臭,非但不配合拍照,也喊不动洗碗,最后他还像在朋友圈晒娃一样,附上了一张女儿的“臭脸照”。

    这篇“小作文”一发,陶医生的评论区瞬间沦陷。

    大部分网友批判他“爹味”十足、厌女、封建家长制思想严重、白读了那么多书,孩子好不容易开心过个生日,还要被自以为是的亲爹添堵,一会儿给大人夹菜盛饭,一会儿被安排洗碗。

    后续,陶医生发文解释道:他的本意是想在女儿生日这天营造一种“成长仪式感”,希望孩子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,不过方式欠妥,忽略了孩子的感受。

    本文无意去苛责一位尚且具有反思力的父亲,与无责任的谩骂和讨伐相比,我们更希望能重新思考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,以及父母与子女的最佳相处方式。

     

    1.家长的权威和面子,不能以强迫孩子为代价

    前几天家庭聚会,席间10岁的侄子和他妈妈突然闹起了矛盾,原因是他妈妈为了给家中长辈展示孩子近期的街舞学习成果,非让他给大家跳一段。

    当侄子明确表达不愿意时,他妈妈感觉下不来台,一气之下就说了句:“跳个舞都怯场,你以后还能有什么用!”

    侄子听到了,也气得够呛,一连3天没跟他妈妈说话。

    这种被要求在亲戚面前表演节目的经历,想必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过,听到类似的情况,我们很容易就陷入“被父母支配”的童年阴影中。

    正因如此,陶医生在“小作文”中所描述的事情,才会引起网友们的普遍不适——此时此刻被你使唤的女儿,正是彼时彼刻被父母强迫、要求和安排的“我”,叫人怎能不全情代入?

    原本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地给孩子庆生,结果老父亲非要力排众议,下达劳动指令,特意在孩子生日这天,给大家表演一个“教女有方”。

    整个过程中,父亲看似是想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力,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,在家人面前树立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。

    归根结底,这是一位父亲对自己“失权”的恐惧和焦虑。

    所以,为什么孩子不配合?只要你把自己换到孩子的位置,想想自己是否生日当天被大人呼来喝去,连选择是否洗碗、拍照的自由都没有,就会明白孩子的心情。

    这不是臭脾气,更称不上什么“魔女”,这只是一个开始有自我意识、不乐意配合成年人的青春期孩子。

    如果每个生日都要变成孩子自己的情绪劳动日,那他们迟早会对每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满心厌恶,甚至后悔被生出来。

    尊重孩子说“不”的权利,也尊重孩子的隐私,就像尊重你的朋友、同事一样,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。

    别再拿什么“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” 当借口,因为你们已经做过孩子了!将心比心,你做孩子时不愿意做的事,也不应该强迫你的孩子去完成。

     

    2.不以身作则的教育,说再多都是徒劳

    看过陶医生的其他“小作文”,他曾说过自己少年时代,在家从不碰家务,因为他的母亲会包揽一切,只让他安心读书,所以当时的他,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干。

    不知陶医生在劝说女儿洗碗的时候,是否也会陪着女儿一起劳动?

    毕竟,科学的家庭教育观,在于以下四点:

    要孩子做到的,家长首先做到;

    要孩子不做的,家长首先不做;

    家长做不到的,绝不强迫孩子做;

    孩子想做的,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。

    身教重于言传,如果你自己不行动,只一味要求孩子行动,或者跟孩子说的是一套,自己做的又是另一套,这种“双标”教育,非但无效,还会引起孩子反感、抵触,甚至被他们瞧不起,丧失作为父母的威信。

    列夫·托尔斯泰曾经说过:“全部教育,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,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。”

   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、动手能力和基本礼貌,当然可以,但在此之前,作为父母,我们也应该审视自己是否有做到这些要求。

    家庭教育的第一点,就是以身作则。

    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

     

    3.要成为淑女还是魔女,由女孩自己定义

    陶医生在“小作文”的最后,暗示了自己想把女儿培养成“淑女”的期待,但一心问诊的陶医生可能还不了解,现代社会中,已经没有哪个女孩想被规训成“淑女”了——如果所谓的淑女是要懂得主动做家务的话。

    可能很多人都意识不到,女性身上保留下来的一些行为传统,其实是被父权制社会规训过的结果。

    就好比小时候看古装剧,小女孩们都很羡慕那些穿着绫罗绸缎、戴着华贵首饰的女性,但这些外在饰物除了赏心悦目的同时,还有一个作用是迫使女性维持端庄娴静的形象,限制她们的行动。

    这个世界对女性的规训已经够多了,而女性也在不知不觉将这些规训内化,好比在做家务这件事上,我们很少意识到区别对待的问题由来已久。

    家庭成员如何分工家务,本是给孩子上性别平等课的绝佳机会,做家务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悦或伺候谁,而是培养一份责任感和自理能力,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劳动义务,且分工平等。

    然而,现实是女性远远要比男性承担更多的家务,即便是家中的小女孩,也要被如此教育。

    当小编看到陶医生说自己不喜欢做家务,妻子做家务是因为她喜欢时,忽然就想起了《再见爱人》第一季的嘉宾KK的“逻辑”:男人不做家务是为了让女人感觉到自己被需要,是有价值的。

    如此诡辩,难怪女性网友们面对此理有应激反应了,毕竟她们不想再成为你们眼中听话、懂事、顺从、忍让的女性。

    做人嘛,最爽的不就是能拥有选择的自由?比起这份自由,成不成为众人眼中的淑女又有什么关系呢?
    别被社会规训,别被任何人规训,你可以是仙女,也可以是侠女,还可以是淑女、魔女、女王……只要你想。

    最后,就像陶医生的小师妹所说,小编相信陶医生是个爱岗敬业、对待家人、同事真诚善良的人,但小编也相信陶医生是个偶尔会犯错、偶尔要面子、偶尔陷入男性视角而不自知的普通男人。

    面对一篇带有争议的“小作文”,我们可以思考探讨,可以理性发表意见,但这并不能成为随便网暴、辱骂他人,把人钉到“耻辱柱”上的理由。

    他是眼科医生,又不是家庭教育专家,一个人在专业领域投入得越多,表现得越优秀,就可能在其他方面问题越多。

    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。无需神化,更不必丑化,愿以他人为镜,做好自己。

    心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