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996-1215

    服务热线(早9:00-晚23:00)
    首页 >  心理资讯 >  青少年

    长沙心理咨询 | 孩子三句话不离脏话,家长该怎么管?

    2024-01-03784次阅读

    最近,在后台收到这样一条留言:

    “我儿子今年6岁,一直很听话,但最近放暑假了,我才发现他动不动就说脏话,越制止他越来劲,请问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?”

    随着孩子们的年纪增长,接触的人和事物也越来越多。

    一些在我们看来粗俗不堪,但在他们眼中还很新奇的东西——譬如脏话,就悄然进入了孩子们的世界中。

    面对孩子的脏话,大部分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惊讶和制止。

    “你在哪里学的?”

    “以后不许再说了,听到了吗?”

    “你敢再说一次!看我不揍死你!”

    然而,多数时候,这种制止效果并不好,家长单方面地唠叨就算了,还可能演变为“棍棒教育”。

    不同阶段的孩子,说脏话的原因不同,我们首先要弄明白,孩子为什么说脏话?

     

    1.污言秽语敏感期

    其实从幼儿园开始(3岁左右),孩子们的对话中就会开始夹杂一些肮脏污秽的字眼,比如“屎尿屁”。

    在家里偶尔说说还行,可很多孩子在外面也经常这样说话,家长们只能以一句“童言无忌”来掩饰自己的尴尬,生怕他人嘲笑孩子家教不好。

    实际上,“屎尿屁”语言系统的出现,代表着孩子长大了,正经历着“污言秽语敏感期”(也称为“诅咒敏感期”)。

    在心理学上,弗洛伊德将其称为“肛欲期”。

    处于肛欲期的儿童,对自己的生殖器官和排泄物有着莫大的兴趣,他们把排泄物看成是自己创作出的作品,还会对作品进行一番“品评”。

    在孩子眼中,他们只觉得说出这些词很好玩,家长们的反应也很有意思。

    因为他们发现,说这些话时,大人们也会被逗笑,或惊讶,或生气,或抓狂。

    总之,孩子们觉得,这些反应有意思极了。

    我们都对这样的场景很熟悉:一个孩子一边机灵地看着父母的眼色,一边大声喊着一些夹带屎尿屁的脏话,越制止就说得越大声,好像故意和大人作对。

    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感受到了一种对语言力量的掌控,一种前所未有的刺激。

     

    2.孩子说脏话的原因

    除了在3~5岁年龄段,孩子们会受到“污言秽语敏感期”的影响之外,脏话的成因还与以下几点有关:

    (1)群体影响,学习模仿

    孩子们的脏话不是凭空生长出来的,通常是受到了周围群体的影响。

    可能是父母、亲戚、同学朋友、老师,还可能是受网络媒体的影响。

   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,儿童的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、模仿来习得的。

    当所处的群体中,大多数人都在无所顾忌地说脏话时,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受到群体氛围的影响,不可避免地沾染上这种习惯。

    年龄小的孩子甚至还无法区分什么是脏话,也不理解脏话的具体含义,嘴里就会无意识地蹦出学到的脏话。

    (2)社交需要

    当家长禁止孩子们说脏话时,一些孩子可能会顶嘴:其他同学都是这么说话的,凭什么我就不能说?

    的确,孩子进入学校后,所接触的人事就与从前大不同。

    他们开始小范围地形成自己的社交圈。

    在这个圈子中,既不存在家长,也不存在什么约束。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语言。

    一群孩子在一起,没有成年人的干预和介入,就彻底放飞了自我,说脏话就成了一种融入群体、标榜自我的社交方式。

    当社交圈中大多数人都这样说话时,如果你不这样说,好像就不够合群了。

    (3)叛逆和对“酷”的追求

    《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》一书中曾提到:脏话的本质,是打破禁忌。

    比如,在我们的印象中,很多脏话都与性、生殖器相关。

    很大原因在于,这些都属于禁忌、隐私,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极少提起。

    好奇是人的本能。有禁忌,往往就想打破禁忌。

   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,叛逆心重,事事喜欢和家长对着干,越是父母不让触碰的,就越想尝试。

    此外,一些小学、初中阶段的孩子,自我意识刚刚觉醒,会把脏话当成一种日常化的口头禅、语气词,甚至觉得只有敢说几句脏话才算酷。

    (4)宣泄情绪

    作为成年人,我们有时候情绪上头,都避免不了骂几句脏话,孩子其实也是一样。

    有些时候,他们把脱口而出的脏话,当成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。

    这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非常正常的表现。

    麻省理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曾说过,当孩子还不会说话时,他们往往会通过一些极端行为来表达情绪,比如咬人、踢人、打人等。

    从最初动物性的拳打脚踢,再到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(即便是脏话),这其实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。

    孩子们也要慢慢才能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。

    (5)引起关注

    当孩子第一次说脏话时,家长们可能会很惊讶,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年纪还小,权当玩笑,笑笑就过去了。

    而在孩子眼中,他会觉得,只要自己说脏话,父母就表现得比平常要更关注自己。

    一步步地,就建立起了条件反射:说脏话→父母关注我。

    因此,孩子们说脏话的习惯,可能是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家长强化的。

     

    3.孩子出口成“脏”,怎么办?

    在了解清楚孩子说脏话的原因后,下一步当然是“对症下药”。找准原因,而后正确应对。

    (1)保持冷静

    对待年纪比较小的孩子,他们的脏话大多数都是非指向型的,是应激状态下无意识流露出的某种情绪。

    如果家长反应过度,试图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孩子,甚至打骂孩子,都会对他形成一种强化。

    相反,如果你保持冷静,不予理睬,反复几次,孩子就会发现这些话没起到什么作用,自然也就会觉得没意思,渐渐失去对脏话的兴趣。

    (2)解释并引导

    一些孩子喜欢把脏话挂在嘴边,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脏话背后的含义。

    家长可以适当地向孩子解释这些脏话的不良含义,让孩子了解言语的不妥之处。

    同时,孩子的情绪也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进行宣泄。

    如果脏话不是一种合理的宣泄方式,家长就要进一步引导孩子,如何合理表达情绪。

    不要只是盯着孩子是不是讲脏话了,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孩子说脏话背后的情绪,教给他们正确的沟通和表达方式。

    (3)了解孩子说脏话的情境

    了解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会说脏话,这很重要。

    举例来说,有些孩子经常会在打游戏的时候说脏话,日常与人交流时并没有表现出这种现象。

    作为家长,我们可以问问孩子:我听到你刚刚说了句“xx”,我有点儿好奇,你一般什么时候会说这句话呢?

    也许他们只是在宣泄当时的心情,也许他们只是为了和伙伴们在一起更合群。

    如果孩子只在特定的情境之下,偶尔爆一爆粗口,家长也不必大张旗鼓地教训孩子。

    总之,与孩子敞开心扉,聊一聊他说脏话时的情境和心情。

    (4)设定规矩,寻找替代词

    我们想要禁止孩子说脏话,是因为我们不希望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得过于不礼貌、粗俗,导致别人说孩子没有家教。

    基于这样的理由,家长可以与孩子设定具体的规矩,比如在公共场合不得使用不良言语,并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。

    其次,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讨论:有什么词能够代替这些脏话更好地表达情绪。

    当然,这些替代词也要包含浓厚的情绪力量,足够朗朗上口,不然年轻人也不会买账。

    好比大家现在将“笑死”改为“笑发财”,既是一种更有趣的表达方式,又很好地传达了自己的情绪。

    (5)营造无脏话的语言环境

    在孩子学习语言时,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。

    所以,想要孩子不说脏话,我们应该以身作则,注意自己的礼貌用语。

    营造好的、无脏话的语言环境,让孩子知道,即便他从其他人那里学到了不礼貌的表达方式,这些在家里也是不受欢迎的。

    常言道:身教胜于言传。

    与其对着孩子说教,不如先做个好的榜样,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,亲自践行礼貌用语的原则。

    对于孩子的脏话,谴责和教训或许可以取得暂时的效果,但在远离父母地方和场景之下,孩子们依然会说。

    “恶语伤人六月寒”,要想让孩子从心底里拒绝脏话,就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脏话的恶意,并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去代替和修正它。

    心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