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996-1215

    服务热线(早9:00-晚23:00)
    首页 >  心理资讯 >  婚恋家庭

    广州心理咨询 | “恋爱脑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

    2023-12-12710次阅读

    深夜,又在朋友圈看到一篇“小作文”。

    这位朋友大抵是失恋了,字里行间充斥着“伤痛文学”的氛围感。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恋,两人的恋爱过程堪比大型BEbad ending)电视剧。

    我忍不住感叹:又一个恋爱脑!

    想及此,突然又觉得,随意给人贴标签是个很不礼貌的行为。

    然而,时至今日,“恋爱脑”的范畴早已扩大不知多少倍。

    谈恋爱时为对方付出太多,要被称为“恋爱脑”;

    分手了情绪低落,茶饭不思,要被称为“恋爱脑”;

    太过专一,不重事业重爱情,也要被称为“恋爱脑”……

    就好像站在批判位的我们,在恋爱中,永远都能保持理智和清醒的状态一样。

     

    1.反“恋爱脑”的人,到底在反什么?

    在我们的印象中,“恋爱脑”似乎从来都是个贬义词。

    喜欢给他人贴上“恋爱脑”标签的,大多是一些自认为头脑清醒、游离在爱情之外的人。

    那么,当我们在反对“恋爱脑”时,实际上是在反对什么呢?

    一种观点认为,反对“恋爱脑”,实际上是在反对曾经被渣男伤害过的自己。

   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:曾经淋过雨,所以总想给别人撑伞。

    曾经吃过爱情的苦,所以也想告诫后来人,别那么傻,把爱情当全部。

    但是,劝诫只能是劝诫,每个人的人生,选择权都在自己手中。

    有时候,这种苦口婆心的劝告,反而给人们增加了一层爱情的枷锁和规训。

    在恋爱的过程中,幸福与否,只能以当事人的感受为准。

    作为看客的我们,本无需多此一举,去干涉他人的爱情。

    另一种观点认为,“恋爱脑”是不相信爱情的单身人士对自己认知的“合理化”。

    当自己一直单身,既不愿意主动走进爱情,又对真爱保有憧憬时,自然要对身边你侬我侬的小情侣产生一定的负面感受。

    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和认知达成一致,就必须掩盖自己对爱情的憧憬。

    于是,贬低爱情、嘲笑他人“恋爱脑”就变得顺利成章了。

    实际上,我认为,敢于贬低爱情这件事,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自我意识、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进步。

    只是,把人攻击成“恋爱脑”,实在是有些矫枉过正了。

    人的生理机制决定了我们在恋爱中本就是狂热的,强行去追求理智、清醒,本身就是反常识的。

     

    2.只有女性才会有“恋爱脑”吗?

    提到“恋爱脑”,刻板印象让我们觉得,好像只有女性才会这样。

    似乎不管是娱乐八卦的头条,还是生活中的狗血恋情,女性都比男性更容易在恋爱中迷失自我。

    不过,男性群体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存在。

   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·伍尔芙的第二任丈夫伦纳德·伍尔芙,就是所谓“恋爱脑”的典型案例。

    伦纳德·伍尔芙是一名前途大好的政府官员,但为了伍尔芙,他果断辞职,也开始在家写作。

    而且,为了方便照顾伍尔芙的病,让她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创作,伦纳德甚至在家里开起了出版社和书店。

    可以说,从他对伍尔芙一见钟情开始,他基本就与“独立男性”的身份绝缘了。

    但是,我们不得不承认,相比起男性,女性“恋爱脑”的现象显然是更多的。

    在我国,女性“恋爱脑”更多的情况与文化的影响脱不了干系。

    古往今来,女性在恋爱或婚姻中,更容易被看作是从属角色,她们的生育资源更少,需要在一段关系中付出更多,以此维护关系的稳定;

    男性则更多被看作是开拓者的角色,他们的能量向外,生育资源更多,不容易被内在的情爱所困。

    而且,更有意思的一种文化现象是:当我们用“恋爱脑”形容女性时,一般多为贬义;形容男性时,却似乎还隐含有“专一”、“忠犬”等褒义。

     

    3.丧失自我是一种罪过吗?

    在反对“恋爱脑”的诸多声音中,最响亮的那个声音是:“恋爱脑”丧失了自我。

    新时代的年轻人总是在强调要“爱自己”、“找回自我”、“独立自主”,而“恋爱脑”似乎与这些词语完全相悖,这怎么能行呢?

    于是,为恋爱上头,为他人付出和牺牲,被视为是一种剥夺自我的耻辱。

    这就好比在一个追捧少女的时代,衰老会成为一种错误。

    在一个强调自我的时代,让渡自我,同样会成为一种罪过。

    可是,爱本就是要让渡一部分的主体性。

   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《爱的艺术》中曾说过:爱是尊重、包容与理解,爱是给予。

    在恋爱中,固然要保持独立性,但同时,付出时间、精力,甚至金钱,也是对爱人和这段爱情的尊重。

    从“我”到“我们”,原本就需要将注意力的视野变大一点点,将自己的世界也外扩一点点。

    倘若我们在关系中,总是在强调自己的主体性,始终抱着计较和警惕与对方相处,相信彼此都无法全身心投入,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感。

     

    4.追求爱情,没什么值得羞愧的

    端午期间,一部悬疑犯罪片《消失的她》票房大卖,引发众人热议。

    很多网友表示:这部电影拯救了自己的恋爱脑。

    然而,刚看完电影的我只觉得疑惑:比起声讨渣男,大家为什么更喜欢攻击“恋爱脑”呢?

    如果不是遇人不淑,女主“木子”原本可以过得很幸福。

    就像遭受性骚扰时,我们不能去责怪女性的穿着。在遭遇渣男时,我们也不应该去嘲笑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。

    曾听人说:在你吻到王子之前,鬼知道要吻多少只青蛙?

    在追求真爱的路上,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烂人,这原本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。

    爱错人并不可怕,只要我们在关系中坚持原则,守住底线,拥有随时结束的底气,就已经很棒了。

    复旦大学的梁永安教授曾说过:“爱情说到底是一种内心感受,在一段感情中投入地付出,个体的感受才是真实完整的。爱情嘛,不需要‘恋爱脑’的话,需要什么呢?”

    确实,恋爱就像一场缴械投降的仪式,它象征着:在这段关系里,我将违背人性,对你保持百分百的真诚和热爱。

    如果你是对的人,那当然很幸运;但如果你不是,我也将无愧于我自己。

    很多单身的网友,会用“智者不入爱河,寡王一路硕博”来调侃自己。

    但我倒觉得,追求爱情与追求学业,并无高低,只不过是不同的价值取向罢了。

    而且,在渣男遍野、单身成为一种新时尚的年代,还能勇敢去追求爱情,这实在是,太酷啦!!!

    心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