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些人对靠体力为生的劳动者总是一种嫌弃的态度,唯恐避之不及,仿佛靠得太近会污染到自己,他从来不觉得富人脏,只会觉得穷人脏,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其实是一种精神富癖。
一、离不开钱的存在方式
1.分裂的世界
同一个世界被ta简单的劈成两个对立面,一半是纯洁的、高贵的,另一半是发臭的、廉价的。
这种简单的区分行为,其实和行为背后分裂的防御机制有关。虽然这种程度的分裂不算病态,但思维扭曲会造成对事实的误判,从而影响个体维系人际关系的能力。
2.有优越感的自恋者
这种看似无坚不摧的强大,实际上是虚张声势的自大,映射是内心傲慢且缺乏共情的能力。这种人有自恋狂人格特质,通过自利性认知偏差的防御机制,夸大吹嘘自己的成就,贬低他人,维持优越感。
3.用个人价值观绑架他人
这种在精神层面上的强制性排斥,其实是一种精神洁癖。很多时候他们并未将其他人当成独立的个体,且会下意识的认为,这些能够存在于自己世界的人是ta的衍生体。

二、精神富辟源于内心缺乏安全感
1.内心空虚感
也许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,并没有体会到充分的安全感和足够被重视感,也缺乏足够的自我表达空间,因此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。自恋者的人格面具之下或许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小孩子。
2.内心的秩序感
看似在嫌弃他人,其实是源于他内心失去了秩序感,形成了对自己的负面评价。这背后与自卑情结,不无关系自卑感,常常给人带来心理压力,因此人们总是产生一种优越感来弥补心理上的落差。
3.重拾与世界的连接
有些人喜爱奢侈品,想通过各种价值符号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,本质上是为了获取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。试图在消费商品中寻求差异,想要以此来界定自我,获得身份认同,获得一种安全感。在这种行为背后,他们并没有注意到,在物欲世界中丢失了最本真的自我。
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导致摔死,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,而是它自己的翅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