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妈你好,看到你这个问题,还是可以先肯定你,能看到2个非常积极的因素:
①想当个温柔的妈妈
②对自己行为的觉察
这两点非常重要。
想当个温柔的妈妈,说明你对自己表现的“恶语相对”时很不满,你不喜欢自己这个样子,但是你控制不了。
同时,你有一个觉察,即孩子没有按照你预期的方向走,做事总是拖拉时,情绪就会爆发。
以上两点是很棒的。

“预期的方向”是怎么来的?父母或多或少对孩子有预期,不过,有的父母预期可能是孩子能够健康快乐;有的父母的预期是孩子不惹事;有的父母的预期是在学校考第一;有的父母的预期是早上6点必须起床……
那这种“预期”有大框架,也有小框架。
大框架,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功成名就,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健康快乐。
小框架,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自己决定很多事情,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来做。
一、你可以问问自己,你是哪种预期
二、“预期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“束缚”,就像一棵树的生长,你给了他一个框架,那么这棵树能量强一点,就会想要使劲冲破框架,这种“冲破”就是冲突。如果这棵树的能量弱一点,这种框架就会完全束缚到树的生长,让他无法接受雨露阳光,从而萎缩。
三、让孩子像一棵树,做他自己,不管是强还是弱,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长就会健康快乐。
那孩子做事总拖拉
为什么孩子会拖拉,这其实也是孩子的一种软对抗,可能有几种原因:
①孩子拖拉也许是想表达:我感觉不开心,我感觉被束缚,我也要让你不开心,我知道我拖拉你就会生气,我要以此来对抗你。
所以,我们就会看到,孩子拖拉-家长催-孩子更拖拉-家长加剧催-孩子不听-家长上手或者怒吼。
可以看到,这种情况,孩子的拖拉一般都会变本加厉,不会得到改善,因为他内心的委屈没有被看见,而是被压制了,被压制的情绪积压,就会越来越多,不满也会越来越多,拖拉就会越来越严重。
②孩子拖拉也许是想表达:我现在不开心,我不想去做那个事情,我不想按照你的要求来,但是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情绪,我只能用我的行为态度表达我的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