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996-1215

服务时间(9:00-23:00)
首页 > 心理资讯 > 心理热评

15岁以下抑郁症患者3年涨3倍:请听见孩子的呼声,他们需要关爱!

2023-02-24 09:53:58 次阅读


近些年来,青少年抑郁一直是热门话题。
 

当前,青少年抑郁到底多普遍和严重呢?

 
这两天,一条#15岁以下抑郁症患者3年涨3倍多#的话题登上热搜。

 
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、精神六科病区(抑郁障碍病区)主任谭忠林表示:

 
“2018年以来,每年来抑郁科就诊的都在增加,其中低龄患病者越来越多,


小于15岁的就诊人次,2018年3148位,2021年10613位,2022年的数据还没出,但肯定会增长。”

 
并提到,人际关系、学业压力和亲子冲突是最常见的三个原因。



 

谭忠林说,当询问患者心情不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,患者通常会往前推很久,而父母却没及早发现。

 
因此,在青少年自杀死亡的事件中,父母通常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:

 
一切都挺正常的,怎么一下子就自杀了?

 
实际上,孩子早就走过了一段非常艰难、痛苦的心路历程。
 

1.生命不能承受之轻

 
青少年抑郁是如此的普遍,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,到底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呢?

 
由于青春期孩子前额叶皮层发育未完善,尤其在抑郁状态下,很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,从而演化出无法挽回的结局!

 
悲剧多数发生在不起眼的小挫折之后,很多时候甚至都算不上挫折,可是却成了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

 

孩子从抑郁到无法承受崩溃,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根源呢?

 
1、爱的账户入不敷出

 
有人曾用存钱来比喻过爱的流动:只有源源不断地往账户里存爱,才能源源不断地取出爱来。

 
纵观那些抑郁症的孩子,他们的账户里,本来就没有多少存储,又源源不断地付出,最终导致他们情绪持续低落,走向抑郁症的深渊。

 
曾引起大家关注的河北寻亲人刘某州,就是这样的入不敷出者。

 
亲生父母,在刘某州这里,几乎没有存下多少爱。

 
养父母与刘某州爱的流动,也只有短短四年时间,一场意外夺去了养父母的生命。

 
失去了家庭的庇护,刘某州可以收获的爱意是很有限的。

 
最终,他通过网络找到了自己的亲身父母,但已各自组建家庭的父亲和母亲,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温暖。

 
这样颠沛流离、戏剧性的生活,最终掏空了刘某州,他以最极端的方式,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。

 
2、父母焦虑的传染

 
当我们看一些感人的文字或影视时,总是不由自主地流下泪来,这充分说明了情绪的易感性。



 

《游戏力》的作者劳伦斯·科恩则通过两只小鸡,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个体间的情绪传染。

 
第一个实验,他死死盯住刚出生后不久小鸡的眼睛,就像老鹰盯上猎物一样。

 
这时的小鸡会被吓傻——一动不敢动。

 
大约1分钟后,它会重新活跃起来。

 
第二个实验,同时吓唬两只小鸡,结果他们一起被吓傻。这个时间大约持续5分钟左右。

 
第三个实验,吓唬一只小鸡的同时,允许另一只小鸡自由活动,结果被吓傻的小鸡,几秒钟之后就可以重新活跃起来。

 
通过这几个实验,我们不难发现:受到惊吓的小鸡,会通过身边小鸡的反应来判断自身所处环境的安危。

 
同样的道理,孩子不是被外界的事物所吓倒,而是受身边人的影响,从而产生焦虑和恐惧。

 
尤其是父母的焦虑情绪,孩子更容易感知并被这种状态所困扰。

 
3、别人家的孩子——杀伤力爆表

 
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比较中:在校时比成绩,工作中比业绩,甚至在马路上开车,我们还会不自觉地比速度……




这样的比较,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,调整自己的方式,重新找到自己比较舒服的位置。

 
但是,有一种比较,却不是那么容易找到舒服的位置。

 
那就是——拿自家孩子,比别人家的孩子。

 
《小欢喜》里的英子,大家还记得吗?

 
她妈妈简直就是一个精算师,计算着排名、得分率、录取率,将自己,同时也将女儿困在各种与别人家孩子比较的数据表格里。

 
哪怕女儿考取了第二名的好成绩,也会招致妈妈的一顿训斥:“才考了第二名,你还不紧张吗?”

 
无力抗争的英子,最终被压抑到了极点,想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这种生活。
 
 

2.把明天还给孩子
 

英子是幸福的,因为她的父母最终看见了抑郁状态下的英子。
 

现实生活中的孩子,或许没那么幸运。

 
——他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成绩下滑,身体各种的不舒服,眼神和反应迟钝……

 
——有的甚至会出现自残现象,手腕上布满伤痕……

 
——更有甚者,可能最后走向极端……

 
无论哪种形式的困扰,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,甚至危及到他们的生命安全,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,具体要怎么做呢?

 
首先,父母为自己的焦虑负责。

 
很多孩子在跌倒的时候并没有哭,当家长们紧张地过来嘘寒问暖的时候,孩子却嚎啕大哭。



 
摔的并不疼,也没有多可怕,只是被家长的神情给吓坏了,此刻他们会觉得摔一跤,是天大的事,需要放声大哭。

 
父母过度的焦虑和担忧,会制造出一种紧张气氛,在这样的氛围里,孩子会感受到那份焦躁不安,会成为被吓坏的第二只小鸡。

 
所以,家长们,为自己的焦虑负责,不要给孩子传递焦虑,要做那只自由活动的小鸡,给孩子带来勇气和力量!

 
在《bowen家庭系统理论之8大概念》一书中,作者给出了阻断焦虑在家庭系统中传递的具体方法:

 
——为人父母要全力处理自己的事情,克制自己的焦虑投射,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关系和原生家庭;

 
——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去决定要如何处理焦虑,一个负责任的行动则是个人在自己内在处理它!

 
其次,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。

 
埃里克森认为,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“自我同一性”阶段,他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,则是“我是谁?我能成为什么?”




 
如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成功的,那么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形成了,他们对个人价值有清晰的认识,接受并欣赏自己。

 
下面的小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这一任务。

 
①让孩子在活动中确认自我价值。

 
只要是孩子自发的、有目的的、专注的任何事情,都能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——无论是钻研一道难题,还是高难度的乐高搭建,或是难通关的一款游戏。

 
当孩子进入工作状态时,他开始经历完整的认识事物的过程,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非常的满足和自信。

 
此时的家长,只需要提供孩子所需,配合孩子当前的活动就可以了。

 
②让孩子为自己说话。

 
在被允许的环境里,孩子能够把自己的意识表达出来,并且他的意识可以受到重要他人的重视和尊重。这样的心路历程可以让孩子体会到:我是重要的,我是被认可的,我的意识是可以被我操作的。

 
③选择和尊重孩子的意见。

 
家庭活动的决策允许孩子参与,比如去哪里玩、孩子的房间如何布置、生活用品的采购等等,都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。

 
如何孩子提出的建议不错且易实现,就采纳孩子的建议。

 
这样的一次次机会和体验,给孩子构建和产生意志的机会,完成整个的心理活动过程。

 
最后,寻求专业心理咨询。

 
有时候,专业的事情,还需要专业的人来做。

 
如有需要,也应积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。除去药物治疗,还有一些心理治疗技术可以作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。

 
诸如,认知行为疗法、人际关系疗法、精神分析动力学疗法等专业技术,都可以帮助孩子追溯导致抑郁症的冲突根源,这种冲突导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。

 
青少年抑郁,可能随时或者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,甚至在我们的家庭里,应引起我们的重视。

 
我们总是认为,家长应该伸出长长的手臂,为孩子遮风挡雨。

 
但更好的教育方法可能是,家长陪着孩子经历所有的真实挑战,只在孩子快要失去重心的时候,扶他一把!
 
 
好消息!扫码预约心理咨询,备注:官网来访者,将免费赠送一次心理测评,并享受特惠价格哦~


 


 
心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