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六下午3点,我接到了一位来访的电话:“请问今天下午可以咨询吗?”在确认了咨询时间和咨询室的安排之后,我跟对方做确认:“下午的咨询已经满了,晚上8点还有一间咨询室可以用。”然而对方很是着急:“我再找一下吧,谢谢。”随后挂断了电话。
仿佛在对方的认知当中,长沙心理医生的工作就像牙医一样:“医生我牙齿太痛了,我受不了了!你不是我你不懂牙痛有多么痛苦,我今天下午就要把它拔掉!什么?今天下午拔不了?那我去找别的牙医吧,再见!”
为什么说心理咨询不是牙医?就心理咨询这件事而言,为什么建议大家寻找心理咨询师不要那么着急呢?
首先,来访者自身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。
很多来访者和来访者的家人认为心理咨询能产生奇迹,一次咨询就把问题全解决了,一次空椅子技术就能把内心压抑十几年的情绪统统释放了。然而,心理咨询不是拔牙,心理咨询师也不是牙医。更像是一名教练,只能陪伴着你不断练习、慢慢成长,达成咨询目标。

其次,心理咨询是在良好关系中进行的。
心理咨询中有一句话:“关系胜于治疗”。只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,双方的心才能打开,才有可能真正的去面对问题,解决问题,刚开始建立安全信任和谐的关系都需要恰当的过程。
有些来访者忽视了和咨询师的关系,想忽略这一步直接解决问题。然而正是这种“忽略关系”的心理应对模式,让生活中的很多关系被自己忽略,进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“关系”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心理必修课。
第三,心理咨询师开展工作需要时间
心理问题的形成很少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形成的,很多问题的原点在童年,它有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,期间累积了很多东西,心灵压抑不住之后,爆发出来,以心理问题的形式,甚至我们不理解的某种怪癖、奇怪的病症等形式表达出来。
我们需要把原因弄清,根据来访者心灵的规律,按照个体特殊的承受能力和心理节奏,一步步的解决。弄清原因的过程就需要至少两三次的咨询。并且,“弄清原因”的过程是不会止步的。在谈话过程中,一些关键的内容甚至要进行到十几二十次才能浮现出来。
现实生活中,揠苗助长、杀鸡取卵的事情天天在发生而不自知。好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朋友和年轻的一代接受了新的心理学知识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心理健康问题,甚至越来越多的人,已经掌握了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了。
(原创:小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