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996-1215

服务时间(9:00-23:00)
首页 > 心理资讯 > 婚恋家庭

恐婚的年轻人究竟在怕什么?教你用心理学分析

2022-08-11 17:50:54 次阅读
近日,一则关于#恐婚的年轻人究竟在怕什么#的话题上了头条新闻,并引发了网友关注。
报道中列举了几个年轻人恐婚的心理状态及原因分析。
 

网友的一片热议声中,高赞回答是:
 

“怕嫁到渣男,怕生孩子,怕失去自我,怕就业更加困难,甚至没有就业机会。怕离婚困难,难以摆脱渣男。”


 

一连串的“怕”,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婚姻的恐惧和焦虑。

 

有数据表明,2021年结婚登记率创新低,首次跌破800万大关,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于“婚姻”二字避而不谈,不敢轻易迈入婚姻的殿堂。



那么,这些年轻人恐婚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?

01. 当“谈婚色变”成为趋势

 

你的身边是否经常能听见以下的声音:

 

“这么快就要结婚了,心里还没完全准备好,再等等吧”。

 

“我和TA经常因为琐事吵架,心好累,想到要和TA步入婚姻殿堂都觉得担心”。

 

“结婚后不会像现在那么自由了,我害怕适应不了,时常感到焦虑……”

 

如今,很多年轻人愈发普遍地存在这样的“婚前焦虑”:一想到结婚,就害怕。

 

就在之前,中国青年报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:

 

61.2%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存在恐婚倾向,更是有8.0%的受访者坦言自己的恐婚心理非常严重。

 

英国电影《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》里面的查尔斯,经常在朋友婚礼上担任伴郎,但本人却对婚姻,对于长久的承诺有莫名的恐慌。
查尔斯对谁都很温柔,甚至处处留情。

 

他贪恋温暖的怀抱和恋爱的醉意,内心却十分清楚自己也只是打磨时光而已。

 

即便一次好友婚礼上,他与美国姑娘凯瑞一见钟情,可是,正当就要回美国的凯瑞向查尔斯吐露想要结婚的意愿时,他却退缩了。

 

于是他俩分手,姑娘也回美国了。

 

就这样,他错过了一段爱情。

 

身边也有一些朋友,谈了好几次恋爱,明明渴望结婚,却迟迟没下文。

 

既不是感情不够深,也不是只想玩玩而已。

 

只是一提到结婚这个话题,心里就莫名奇妙地怕,不由得只能选择退缩逃避,“谈婚色变”。

 

如今,恐婚现象如此普遍,那么年轻人到底是在害怕什么呢?

02. 来自恐婚群体的内心独白

 

每次去参加别人的婚姻,多多少少能被现场幸福的气氛感染到,也常被新婚夫妇的誓言和爱情故事感动到。

 

可不管婚姻有着怎样的甜蜜,都很难真正说服“恐婚族”们果断投入其中。

 
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可能存在这三个原因:

 

1.对父母婚姻模式的排斥

 

原生家庭里,父母在情感中的互动,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婚恋观。

 

如果这个人在小时候经历父母感情不和,经常吵架、打架,甚至离异,会对自身的心理产生影响。
朋友小美就是深受父母相处模式影响的典型。 

 

小时候,父母经常当着她的面吵架,甚至大打出手,这时小美都会哭着跑出家门,不愿意待在那个家里。

 

后来,她父母最终还是离婚了,小美跟着母亲一起生活。

 

直到她成年之后,既不愿意接触异性,也不愿意谈恋爱,更不愿意结婚,至今还单身着。

 

如果,父母婚姻的失败给他们带来的体验都是负面的。

 

那么,每当他们享受爱情的甜蜜,想要步入婚姻殿堂时,父母不幸婚姻的记忆就会提醒他们:婚姻是围城,是牢笼,是陷阱。

 

2.爱情创伤,扭曲了婚恋观

 

好的感情让我们得到滋养,得到成长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
 

不好的感情则像毒瘤,消耗自己,折磨自己,让自己变得不再是自己。
在某乎上看到这么一个故事:

 

一个20多岁的女孩,谈恋爱不少于5次,但都没有结果。

 

几次失败的恋爱经历,一度让她觉得身边的渣男太多,继而产生了恐婚心理。

 

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罗志祥事件、阿里总裁夫人怒怼小三事件以及连续不断明星出轨丑闻等等。

 

这些负面事件,也都混淆着年轻人的婚恋观。

 

看到别人感情失败,抑或那般下场不堪,年轻人冥冥中便不敢相信爱情,不愿步入婚姻。

 

3. 婚姻的责任让人窒息,想逃跑

 

结婚意味着新的角色和身份,意味着新的责任和义务。

 

婚姻,一半是爱情,一半是责任。
3. 如何拥有一瓶“去除恐婚水”?

 

我们恐惧的也许并非是婚姻本身,而是步入婚姻殿堂之后,其背后附加的诸多压力和不确定性因素。

 

《奇葩说》第八期的有这样一个辩题,“恋爱多年,我却恐婚,如果有瓶去除恐婚水,你会喝吗?”

 

对此,或许大部分年轻人还是会选择喝下去的吧。
那么,该怎么拥有一瓶“去除恐婚水”呢?

 

1.消除对原生家庭负面的偏见

 

打破原生家庭带来的思想枷锁,对于父母婚姻的不幸不要映射到自己身上。

 

不要把属于过去对父母的情绪掺杂进来,投射并发泄在对方身上,令对方莫名其妙和不能接受,要分清过去和现在的界限。

 

有不少年轻人自己没有去尝试过,却很容易从负面的事件中形成偏见。

 

这种偏见不可取。

 

一个人要准备结婚,一定要准备好长大。

 

准备好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分离,不能一味地沉浸在父母婚姻模式的“陷阱”里。

 

2.重建爱情自信,树立正确婚恋观

 

经历爱情的失败并不可怕,我们依然可以鼓起勇气追求幸福。

 

我们要觉察自己被困在感情创伤中走不出来的原因,让我们更能看清自己,了解自己。

 

如果是因为被伤害而感到愤怒,自尊心受不了,一直处在受害者的情绪当中,那么我们可以学会自我救援,关注自己的情绪,并学会去接纳情绪,舒缓情绪。

 

比如,可以通过运动锻炼、和朋友倾诉、去吃一顿美食、看一部喜剧等等方式来释放,学会正确地去处理不良情绪。

 

如果是因为自己深受那些社会事件影响,内心对婚恋产生排斥恐惧。

 

那么,也可以提升自我认知能力,可以多看一些心理类书籍,比如《亲密关系》等等,有助于深入了解两性关系,树立正确的婚恋观。

 

3.提升对婚姻责任感的认知

 

两个新家庭的结合,多了很多重不同的关系,除了夫妻关系,还存在婆媳关系、亲子关系等。

 

如果担心不会处理新关系,只要提升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。那么处理夫妻关系、婆媳关系等,自然也不会变得棘手了。

 

如果因为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去承担起婚后各种生活责任,养家责任,而感到恐婚,那么这时可以尝试以下几点:

 

首先,就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责任心,心智变成熟起来。

 

其次,去努力工作,积极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,改善物质生活条件。

 

最后,建立起自信心,不要让恐婚心理一直占据着,要相信自己有经营婚姻的能力。

 

要是以上方法都没让自己摆脱恐婚心理的话,不妨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,通过系统的咨询具体分析产生婚姻恐惧症的原因,并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调整。

 

这个过程,可以了解恐婚背后的真相,让自己变得少些纠结,少些不安,对待婚姻方能更加释然。

 

最后,结婚与否只是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,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压力。
 
希望恐婚的年轻人都能理性看待婚姻,勇敢迈出那一步。

 

因为婚姻生活不光有生活的柴米油盐,还有旅途中的良辰美景,星辰大海。
 
作者|三碗

 
心理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