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的熊孩子放暑假了
家长除了烦恼孩子学习、安全问题之外,
又一棘手头疼的问题绝对是“沉迷于手机”。
孩子捧起来的不是课本作业是手机,
无节制的玩游戏、刷视频
.....
看到这一切,家长们总会忧心忡忡,但是制止孩子的时候,孩子的一句:“你可以玩手机,为什么我就不可以玩?”又常常让家长哑口无言。
因为有一个现实摆在我们面前——00后、10后本身就是网络时
代的原住民,他们一出生就处于数码时代,这就注定了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不接触电子产品。你可以看到,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多,随处可见捧着手机、iPad玩个不停的中、小学生,甚至幼儿园里的小家伙们也都对着各种屏幕如痴如醉。但电子设备带来新鲜好玩的体验的同时,也在无孔不入地诱惑着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心智,一不小心就容易让他们迷失其中。

这一年孩子玩游戏大量充值、健康受到影响的新闻屡见不鲜。
最近有研究研究发现,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达68分钟以上,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极高。其实这个不难理解,手机看似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,可是经常一家人坐在沙发上,各自玩各自的手机,有什么难题、不开心也不当面交流,放在心里的事多了,自然也就容易抑郁了。
此外,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。手机里有海量的信息,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,正是这种“过度刺激”,容易影响孩子大脑发育,学习是个慢节奏的过程,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“没有动力”,每天超过1小时,3-4年后注意力将会落后于同龄人一大截。
长时间玩手机还有以下危害:
(1)引发很多眼部疾病,导致近视成灾,影响就业。
(2)孩子经常玩手机到深夜,上课睡觉不听课,学习成绩下降。
(3)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,不愿与外界交往,交际能力差。
(4)玩手机替代了孩子的玩耍,导致孩子活动减少,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。
(5)玩手机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,易使孩子分不清虚幻和现实。
(6)游戏里打打杀杀,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。
可是,面对沉迷手机的熊孩子已经不是打一巴掌就能解决的了。既然躲不开,不如直接正视。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?我们又该如何引导?
首先,我们要明白,孩子为什么会被手机“俘虏”了?
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:
社交型依赖。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,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,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,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。
游戏型依赖。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,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,倍感满足。
娱乐型依赖。手机里面好友不多,游戏不多,全部都是电影、音乐、照片,弄得孩子心猿意马,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。
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,作为家长,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,然后再对症下药,找到应对方法。
接着让我们理性思考:如何让帮助孩子理性解决问题,合理使用手机。
1、维持孩子正常的生活作息
如果因为暑假时间自由,就每天上午睡到日上三竿,晚上半夜不睡觉?NO!暑期里孩子每天起床和睡眠的时间最好不要大变,要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。
2、时间管理,约法三章
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,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:没收手机、砸了手机、甚至还打过孩子。哭过,闹过,绕了一圈,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。
其实,家长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,在他写完作业或者完成某项家务后的一个时间段内可以玩手机,不能超过1小时。
同时,这个规则需要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制定,当规则制定出来之后,去监督他从始到终的执行,这个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如果这次不按时归还下次没得玩,按照规矩来做,慢慢地孩子也会习惯于遵守。
3、引导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
暑假的大把时光,让孩子学习或深度学习一两种兴趣爱好。
4、转移孩子注意力
5、言传身教,家长在家少拿手机玩
现在有一些父母不知不觉中成为手机的奴隶,在孩子面前也会不自觉掏出手机,自然孩子便会“有样学样”跟着一起玩手机。
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,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要沉迷手机,那首先自己要做到。在家里,远离手机,全身心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,陪伴他们成长。
6、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
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并坚持不懈。暑假不一定要求孩子读很多本书,但至少要有一本好书。和孩子相互沟通,共同阅读,一起学习。
现代社会,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电子产品的便利,
既然躲不开,不如正视,
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。